鄉鎮醫院廢水處理設備處理原則 |
2021-09-05 |
鄉鎮醫院廢水處理設備處理原則: 1.全過程控制原則。對醫院污水產生、處理、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。 2.減量化原則。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,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,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,即源頭控制、清污分流。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。 3.就地處理原則。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,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。 4.分類指導原則。根據醫院性質、規模、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。 5.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。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,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,從工藝技術、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。 6.生態安全原則。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,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,保護生態環境安全。
鄉鎮醫院廢水處理設備工藝配置: A、調節池 由于來水標高低,無法直接流入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,在生化一體化設備前增加集水調節池一座。集水提升池內裝有兩臺潛水提升泵,將集水提升池內的廢水提升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。調節池同時起到均化水質和水量的作用。 B、格柵 調節池的廢水由提升泵抽至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格柵前,格柵對污水中含有各類漂浮物質加以攔截。以防止堵塞后續的水泵或處理設備;避免在后續水池內沉淀,增加檢修次數。 C、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調節池出來的水自流至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水解酸化池,將不易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厭氧消化為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機物,后廢水進入接觸氧化池,在曝氣池中設置填料,將其作為生物膜的載體。待處理的廢水經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經填料,與生物膜接觸,生物膜與懸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,達到凈化廢水的作用。 D、消毒裝置 醫院污水中含有大腸桿菌超標,因此在污水排放前必須加以消毒,最有效的殺菌工藝是二氧化氯消毒,二氧化氯發生器以鹽酸和氯酸鈉為原料,采用負壓曝氣工藝,生產以二氧化氯為主,氯氣為鋪的復合消毒液,工業鹽酸應符合國家標準《GB320--93工業合成鹽酸》的要求。氯酸鈉應符合《GB1618--1995工業用氯酸鈉》的要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