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 |
![]() |
一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概況: 醫院是病人治療、生活的地方,其門診部、住院部以及洗衣房、食堂、廁所等都要排放大量的污水。醫院污水中通常含有多種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卵和一些有毒、有害物質。這些細菌、病菌、病毒和寄生蟲卵在環境中具有較強的抵抗力,在污水中存活時間較長。醫院污水中還含有重金屬、消毒劑、有機溶劑以及酸、堿、放射性物質等,是致癌、致畸、致突變物質,這些物質排入水體將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并長期危害人體健康。根據國家《環保法》和《水污染防治法》的規定,必須對醫院污水進行處理。并達到新的國家標準《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準》(GB18466-2005)才能排放。
二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: 1、醫院廢水首先進入格柵井,格柵的作用主要是攔截污水中的漂浮物及顆粒物,減輕后續設備的處理負荷和保護水泵正常工作。 2、從格柵出來的水有提升泵提升到調節池,調節池的作用是調節水質和水量,使不同時間、不同水質的水充分混合,保證進入到后續設備的水質與水量均勻一致,還可以降低一定的負荷,使整套處理設備耐受短時間較高的負荷沖擊。 3、為防止SS在調節池沉淀,在調節池中安裝幾根曝氣軟管,起攪拌作用,同時調節池具有水解、酸化池的功能,可將部分大分子有機污染物降解為小分子污染物,去除部分有機污染物。 4、調節池出來的水自流至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的水解酸化池,將不易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厭氧消化為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機物,后廢水進入接觸氧化池,在曝氣池中設置填料,將其作為生物膜的載體。待處理的廢水經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經填料,與生物膜接觸,生物膜與懸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,達到凈化廢水的作用。 5、生物處理后的廢水自流入沉淀池,沉淀后上清液自流入消毒池,經過二氧化氯消毒后達標排放。
三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消毒裝置: 二氧化氯發生器是一種操作簡單、高轉化率、高純度、多用途、環保型化學法中、小型二氧化氯多級發生器。這種二氧化氯發生器,是由釜式反應器通過耐酸導管和水 射式真空機組組成。釜式反應器采用的是兩級或多級反應器,主反應釜內設有空氣分布器,副反應釜設置了平衡管,使反應更徹底,反應后的殘液可達標排放。生成的二氧化氯制得水溶液,也可以制得穩定二氧化氯溶液。做為一種新型的氧化劑和消毒劑,二氧化氯以其高效、廣譜、無殘留、無副產物的消毒能力和脫色、除臭、 除異味等強氧化能力已經成為水處理領域的選擇。
四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設計要求: (1) 工藝流程配置合理,運行安全、可靠、簡單易行。 (2) 設備內部布置考慮運行、維修人員的操作條件。 (3) 各單元設備的計算合理、準確、可靠。 (4) 就地控制柜考慮自動及手動兩種方式。 (5) 投標方應根據進出水水質、水量要求,以生物處理工藝為基礎合理設計整套工藝系統。
五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水質分析和水量確定: 1、進水水質 由于需方沒有提供污水水質指標,參照其他醫院的實際污水水質指標; 2、設計污水水量 按《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》(環發【2003】197號)的規定,平均日污水量取0.4立方/床,理論設計水量按實際床位數計算。 3、出水水質要求 根據《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GB18466-2005中所規定的排放標準執行。
六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原則: 1. 全過程控制原則。對醫院污水產生、處理、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。 2. 減量化原則。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,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,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,即源頭控制、清污分流。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。 3. 就地處理原則。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,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。 4. 分類指導原則。根據醫院性質、規模、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。 5. 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。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,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,從工藝技術、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。 6. 生態安全原則。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,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,保護生態環境安全。
七、市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售后服務保證: (1)我公司負責免費培訓用戶方操作人員,直到其能夠獨立操作,運行管理為止。 (2)我公司對處理站的所有設備,提供一年的保修期。在設備出現故障,并且建設方解決不了時,我公司技術人員保證在接到對方通知后6小時內,趕赴現場,負責修理直至系統正常運行為止。 (3) 該污水處理系統所有設備,實行終身維修。 ![]() ![]() |